2013年3月13日

電解質不平衡的演化時差


如果簡單的以演化眼光來看,現代人常常發生的文明病,其實是現代人無法『適應』自己創造的環境,而顯現出來『演化時差』(Evolutionary lag) 的因與果。

人類的遺傳基因在演化上的進化歷程,是以百萬年為計;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,僅僅二百年左右的時間,人類創造的文明科技進步的程度,遠遠地超過了人類基因的演化進程。人類最大的敵人,是自己創造出來的『人造』生活環境,天天呼吸的空氣、飲用的水源、攝取的食品,還有化工的油漆、電磁輻射的3C、環境荷爾蒙等等,在二百年短暫的時間裡,不知不覺嚴重地毒化了地球三十億年來美麗的天然。

依照我們的生命進展,可以發現現代人的飲食並不符合我們基因由長久以來、因應環境適應而演化出來對於營養的需求。舉例來說,現代飲食當中,鉀離子極為匱乏,如此容易造成罹患慢性病的酸性體質。

如果體內鉀離子濃度能夠提高,可以增進鈣與磷的平衡、預防骨質疏鬆;然而如果飲食中添加太多鹽巴,會讓鈣質從尿液中流失。現代人吃了太多的鹽巴(鈉離子太高),相形之下,鉀離子太少。在遠古時代,鉀/鈉比值為10/1 (280meq/29meq per day),而今卻為1/3 (80meq/100~300meq per day),從遺傳角度來看,在相對鉀濃度之下,鈉的比例暴增30倍。研究指出,因為『鈉高-鉀低』這樣電解質不平衡的飲食,會造成慢性疾病或傷害,包括:高血壓、中風、腎結石、骨質疏鬆、氣喘、失眠、暈機、高山症等,而給予含鉀較多的飲食之後,可以有所改善。

在飲食方面,如何著手改進呢?首先,烹調食物時,可以少加一點鹽。食物中的鹽分,95%由腎臟排泄出去,過量的鹽分攝取會造成腎臟負擔。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取量為6公克,但調查顯示,國人每日平均食鹽攝取量超過10公克。其實食物之中本身就含有鹽份,一天下來也約可獲得3公克鹽量,因此平常用來添加調味的食鹽,一天最好不要超過一茶匙的量(大概5公克)。

另外,外食者需要注意,常見的小吃例如:湯麵、米粉、炒飯、燴飯、炒麵、滷海帶、滷豆干等,口味比較濃重,鈉含量可能較高,盡量不要再額外添加食鹽、醬油或烏醋等潛藏含鈉的佐料,並且控制三餐的鈉攝取量,盡量選擇清淡飲食,比較能夠合乎健康需求。

長者的舌頭味覺隨年齡增長會漸漸較不敏銳,常因此而吃重鹹,可以烹調含鉀較高、較具味道的食材來增添食慾,例如:蔬菜類有胡蘿蔔、菠菜、紅莧菜、莧菜、空心菜、青花菜、甘薯葉、茼蒿、川七、豌豆苗、小白菜、芥藍、金針花、番茄、洋菇、鴻禧菇、金針菇、秀珍菇、香菇、草菇、芫荽等;五穀根莖類有全穀類、糙米、麥麩、甘藷、芋頭、南瓜、馬鈴薯、玉米等;豆類有有皇帝豆、毛豆、菜豆、豌豆等,以及水果類包括番石榴、香瓜、香蕉、梅子、柳橙、蘋果、檸檬、葡萄乾、龍眼、酪梨、棗子、無花果等。有些健康取代鹽中雖然含有鉀,可以有益於體內鈉的排出,但也不能無限制攝取,『少鹽』仍然是維持健康的最好方法。


Ref.

Frassetto, et al. 2001. Diet, evolution and aging. The pathophysiologic effects of the post-agricultural inversion of the potassium-to-sodium and base-to-chloride ratios in the human diet. Eur J Nutr 40:200–213.

Liu, et al. 2000.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: the Women's Health Study. Am J Clin Nutri 72:922-928.